这能说吗?“挖”出186吨金矿的办法,多来点!

Connor 以太坊 2024-10-14 21 0

这能说吗?“挖”出186吨金矿的办法,多来点!

《中国青年报》6月19日第16版

被风霜洗礼的脸庞,嘴唇上一道道干裂的伤口,手掌上一个个肿胀的血泡,见证了李宽从事地质工作八年的奋斗历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辈子只要干好一件事就行!”自大学毕业进入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以来,他获得了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地质勘查行业钻探优秀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昂扬风貌。

这能说吗?“挖”出186吨金矿的办法,多来点!

提到是如何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步成长为六队钻探技术带头人时,李宽百感交集。“入职的第一天,就被六队突出的找矿功绩强烈地震撼到了。”为了夯实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更加深刻地领悟“英雄地质队”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他主动申请,跟随6212机台前往条件艰苦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进行钻探施工。

施工工地位于草原腹地,地域十分偏僻,当时已是深秋,到达工地时,呈现在李宽眼前的是一片枯黄的草原和遮天蔽日的狂沙,日夜温差达到了20摄氏度。“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当时踌躇满志的我心情瞬间跌至谷底。”但想到“英雄地质队”前辈们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作业,创下了一个个佳绩,李宽立刻调整了心态,安心地在草原上安营扎寨。“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资和生活用品十分匮乏,且工地附近没有房子、水电。”李宽与同事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钻孔在哪儿,帐篷就搬到哪儿。

展开全文

这能说吗?“挖”出186吨金矿的办法,多来点!

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李宽从机台的一名钻工干起,从挖绷绳坑、调配泥浆、拧卸钻杆、装配钻具、整理岩心、记录报表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学起,遇到脏活、累活总是抢到前面。在施工过程中他和同事一起潜心研究、认真分析,积极运用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了钻孔缩径、掉块、漏失等多个技术难题。这次的经历见证了李宽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向一位合格钻探技术员的转变。

“我们的岗位虽然平凡,但要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一辈子也学不完,要想在平凡的工作上出彩,就必须要主动学习,孜孜不倦。”凭着这股韧劲,他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李宽和团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应用钻探先进技术,先后发表行业论文20余篇,研发和推广新技术10余项。他们发明的跟管钻进技术,成功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厚砂砾等复杂地层钻进难题,突破了青藏高原施工禁区;研制出的“炮弹”式打捞器,极大地提高了跑钻、烧钻等事故的处理效率和管材回收率;改良的多种钻井液体系配方,解决了复杂深孔钻进护壁难题;研发的数字化电驱变频泥浆泵,大大降低了运行能耗,提升了钻探生产效率。他们的多项成果荣获国家专利,推动了深部钻探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这能说吗?“挖”出186吨金矿的办法,多来点!

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召下,李宽在深地探测领域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他主持完成的“三山岛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扩界扩能)工程西岭副井工程地质勘探”钻探工程终孔孔深2017.56米,刷新了国内竖井勘察孔孔深纪录。2020年,他主持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玛曲——合作整装勘查区深部找矿预测与钻探工程”终孔孔深2001.15米,刷新了全国坑道钻探工程孔深纪录。2021年,他调度30台钻机、300余人完成“山东省招远市水旺庄矿区”探矿会战,仅用时一年,探获一座金资源量186吨的特大型金矿,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22年,他主持完成的“山东省招远市大尹格庄金矿区”3000米科钻项目,用时208天终孔孔深3120.35米,三年内连续三次刷新了全国小口径钻探同类型钻孔钻进效率纪录。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六队高超的探矿技术水平和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

这能说吗?“挖”出186吨金矿的办法,多来点!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李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始终将艰苦奋斗、勤奋努力当作自己不断提升、追求梦想的基础;作为一名地质队员,他牢记地质报国使命,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他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冬去春来,岁月寒暑,李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地质青年人的劳动美、匠人心。

来源:《山东青年报》6月19日第16版(作者:贾佳)。

正是青春读书时

“青少年悦读征文活动”开始啦

在这里你可以

分享“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相关感悟

展现齐鲁文化

也可以推荐好书、畅谈感受

快来一起参与吧!

编辑 | 孙 敏(山东航空学院团委)

责编 | 李润雨(山东航空学院团委)

校对 | 孙 蕾

校审 | 张 楠

终审 | 田秀妍

关注 | 青春山东(ID:sdgqt2014)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评论